在中國,托輥和大型帶式輸送機之間的動力學研究起步較晚。國內最初主要是外部采購輸送機托輥,以滿足生產需要。小型輸送機和托輥的設計可以通過經驗公式計算來解決所需的張力,以滿足分析設計的需要。隨著輸送機的發展,速度、長度和載荷不斷增加,該計算方法造成的誤差越來越大,無法分析輸送機運行中的應力變化,難以準確計算、最小張力的位置,使傳統的設計方法滿足了設計需要。
在20世紀90年代煤炭工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的發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分析設計方法。許多高校和研究人員都投資于托輥和輸送機的動力學分析,理論和實踐保證了輸送機工況和輸送帶應力的復雜分析。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對托輥和帶式輸送機之間動態分析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許多研究人員都投資于托輥的動態分析研究。
1980年,東北理工學院首次在輸送機設計中引入了分析高分子托輥和輸送帶之間的有限元方法。然而,這種分析方法除了需要自己編制算法程序外,還不能考慮摩擦的影響,這只是一種方法創新,在實際使用中非常困難。
1986年,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開始研究帶式輸送帶的頻繁彈性和整機運動的動態過程,特別是對托輥和輸送機之間的狡猾彈性理論的深入研究。
自21世紀以來,國內學者對托輥與輸送機之間的動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2001年,我國建立了帶式輸送機的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并根據模型編制了可用于動態分析的計算機軟件。
2002年,分析了托輥與輸送機之間的狡猾彈性,給出了該模型的微分方程,并找到了輸送帶張力的計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工況下輸送帶應力的變化。
同年,2002年,太原理工大學利用VB語言和MATLAB軟件編制計算程序,建立了托輥和帶式輸送機的離散模型,分析了帶式輸送機啟動過程的動態特性,模擬實驗結果與實驗數據基本一致。
2007年,上海師范大學研究了托輥與輸送機的垂直度,得出了非線性動力學微分方程。以三個電機驅動系統為實驗分析對象,建立了整體數學模型,設計了模擬軟件BDS,利用該軟件模擬帶式輸送機的動態特性,結果與國外專家的計算結果相似。
2008年,托輥在帶式輸送機系統動力學分析的基礎上,考慮了拉緊裝置的剛度,建立了帶式輸送機有限元的力學和數學模型,以及系統運動微分方程的解決方案。
2010年,對托輥和帶式輸送機柔性多體動力學分析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帶式輸送機柔性多體動力學分析模型。